苹果斑点落叶病又称褐纹病,最早于1956年在日本岩手县南部地区被发现,我国自70年代后期开始有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危害的报道,80年代以来在渤海湾、黄河故道、江淮等地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许多苹果园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落叶率为20%~80%。其造成果品产量和质量降低,贮藏期还容易感染其他病菌,造成腐烂。成为目前苹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主要为害叶片,造成早落,也为害新梢和果实,影响树势和产量。叶片染病初期出现褐色圆点,其后逐渐扩大为红褐色,边缘紫褐色,病部中央常具一深色小点或同心轮纹。天气潮湿时,病部正反面均可长出墨绿色至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夏、秋季高温高湿,病菌繁殖量大,发病周期缩短,秋梢部位叶片病斑迅速增多,一片病叶上常有病斑10~20个,多斑融合成不规则大斑,叶即穿孔或破碎,生长停滞,枯焦脱落。叶柄、1年生枝和徒长枝上,出现褐至灰褐色病斑,边缘有裂缝。幼果出现1~2毫米的小圆斑,有红晕,后期变黑褐色小点或成疮痂状。影响叶片正常生长,常造成叶片扭曲和皱缩,病部焦枯,易被风吹断,残缺不全。果实染病,在幼果果面上产生黑色发亮的小斑点或锈斑。病部有时呈灰褐色疮痂状斑块,病健交界处有龟裂,病斑不剥离,仅限于病果表皮,但有时皮下浅层果肉可呈干腐状木栓化。
Alternaria alternaria f.sp mali称链格孢苹果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由气孔伸出,成束,暗褐色,弯曲多胞。分生孢子顶生,短棍棒形,暗褐色,具横隔2~5个,纵隔1~3个,有短柄。病菌在5℃以下和35℃以上的条件下,生长缓慢,其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病菌孢子在清水中发芽良好,在20~30℃温度下,叶片上有5小时以上水膜,即可完成侵染。
【根肿病的发病规律】
以菌丝在受害叶、枝条或芽鳞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风雨传播,从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以叶龄20天内的嫩叶易受侵染,30天以上叶不再感病。分生孢子一年有两个活动高峰。第一高峰从5月上旬至6月中旬,导致春秋梢和叶片大量染病,严重时造成落叶;第二高峰在9月份,可再次加重秋梢发病的严重度,造成大量落叶。春季苹果展叶后,雨水多、降雨早、雨日多,或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田间发病早,病叶率增长快。在夏秋季有时短期无雨,但空气湿度大、高温闷热时,也利于病菌产生孢子和发病。果园密植,树冠郁闭,杂草丛生,树势较弱,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枝细叶嫩等,易发病。品种以红星、玫瑰红、元帅系列易感病;富士系列、乔纳金、鸡冠等发生较轻。
【根肿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策略是以药剂防治为主,辅以农业防治等其他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果园卫生 多施有机会,增施磷肥和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树林抗病能力;合理修剪,特别于7月份及时剪除徒长枝及病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灌溉,及时排除树地积水,降低果园湿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病害发生。如果条件允许,覆盖地膜,防止落叶上的病菌向树上传播。
2.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生产需要,尽可能减少易感品种的种植面积,控制病害大发生。
3.药剂防治 在果树发芽前结合防治腐烂病、轮纹病,全树喷施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对越冬病菌有铲除作用。于新梢迅速生长季节可喷施菌宁(40%氟环唑多菌灵)800倍液、或者菌杀(52%氟硅唑咪鲜胺)等杀菌剂。为了减少喷药次数,可混合秒杀(32.5%苯甲嘧菌酯)等药剂,将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和炭疽病的防治结合起来。
4.生物防治 目前已有人将芽孢杆菌用于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也有人把沤肥浸渍液用于该病的先期预防,均去得了较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