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枯病是一种危害我国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最重要病害之一,作物发病后叶片枯死,结实率下降,千粒重减轻,秕粒增多,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达50%以上。常见的有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玉米纹枯病等,其中最严重的是水稻纹枯病,此病我国发生普遍,以长江流域一带和南方稻区危害较重,在南方稻区所引致的总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白叶枯病,成为水稻的第一大病害。
【纹枯病的症状】
从苗期到穗期都会发生,以分蘖盛期到穗期受害最重,尤以抽穗期前后危害更烈。
主要危害叶鞘,也可危害叶片。严重时,可深入茎秆内部引起植株倒伏。在抽穗前如严重发生,可造成植株不能正常抽穗而出现“胎里死”;当菌丝蔓延至穗顶,可造成瘪粒,有时形成白穗,甚至引起植株枯死。
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边缘不清楚的小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或云纹状的病斑,中部灰绿色至灰褐色,最后病斑中部呈草黄色至灰白色,潮湿时则呈灰绿色至墨绿色,边缘呈褐色至暗褐色,外圈稍湿润状,经常几个病斑相互愈合成云纹状大斑块。重病鞘上的叶片常发黄或枯死。
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相似,但形状不规则。病情发展慢时,病斑外围褪黄;病情发展迅速时,病部暗绿色似开水烫过,叶片很快呈青枯或腐烂状。由于新叶片分蘖经叶鞘而出,当叶鞘受病时,就容易感染叶片或分蘖,所以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向上部蔓延。穗发病,穗颈、穗轴以至颖壳等都呈污绿色湿润状,受害较轻的穗呈灰褐色,结实不良,出现部分黑褐色瘪谷。受害较重时,常不能抽穗,造成“胎里死”,或全穗枯死。
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病部长出白色或灰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菌丝体匍匐于组织表面或攀缘于邻近植株之间,形成白色绒球状菌丝团,最后变成褐色坚硬菌核。菌核以少数菌丝缠结在病组织上,很易脱落。在潮湿条件下,病组织表面有时常生一层白色粉末状子实层(担子和担孢子)。
此病的诊断要点为病斑云纹状,后期生鼠粪状菌核。
【纹枯病的病原菌】
学名:有性态为佐佐木薄膜革菌Pellicularia sasakii(Shirai)Ito,属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
无性态产生菌丝和菌核,有性态产生担子和担孢子。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C~38C,适温30C左右,致死温度为53C,5min。病菌侵入寄主的温度范围为23~35C,适温28~32C。在适温下,如有水分,病菌经18~24h即可完成侵入。菌核在12~15C时开始形成,以30~32C之间为最多,超过40C就不能形成。在各种不同冬作物田中,土表或土层的越冬菌核存活率达96%以上,在土表下1~3cm的菌核存活率也在87.8%以上,在室内干燥条件下保存8~20个月的菌核,萌发率达80%;在室内土层下保存32个月的菌核,萌发率仍可达50%;保存11年的“浪渣”菌核,萌发率仍有27.5%。菌核萌发与温度密切相关。20C、25C、30C、35C时的萌发率分别为44%、47%、52%、63%。菌核在55C下经8分钟死亡。病菌在pH2.5~9.8间均能生长,最适pH5.6~6.7。日光能抑制菌丝的生长,但可促进菌核的形成。
病菌的寄主范围极为广泛,在自然情况下可侵染21科植物;除水稻外,还可侵害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粟、甘蔗、甘薯、芋、花生、大豆、黄麻、茭白等作物以及稗、莎草、马唐草、游草等多种杂草;在人工接种条件下可侵染54科的210种植物。
【纹枯病的发病规律】
越冬: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株、其他寄主和杂草上越冬。作物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入田间,成为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源。春耕后,在适温、高湿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在叶鞘上延伸并从叶鞘缝隙处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通过气孔直接穿破表皮侵入。气温18-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菌丝生长温限10-38℃,菌核在12-40℃都能形成,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8-32℃。相对湿度95%以上时,菌核就可萌发形成菌丝。6-10天后又可形成新的菌核。日光能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核的形成。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了病情。气温20℃以让,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作物郁闭,徒长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
【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作物收获后要尽量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及时翻耕。
2.加强肥水管理。根据作物的生育时期、天气、土壤性质、水利条件等情况,合理排灌,以水控病。氮、磷、钾要配合施用,做到农家肥与化肥,长效肥与速效肥相结合,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
3.种植抗病品种。尽管目前尚未发现高抗和免疫的品种,但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在病情特别严重的地区可以种植一些中抗品种。
4.药剂防治。病情盛发前或者初期,开始施药,可选用药剂有秒杀(32.5%苯甲嘧菌酯)1200倍液,10%井冈霉素1500倍液,5%已唑醇600倍液均匀叶面喷施,间隔7~12天,连续喷三次。秒杀为今年来防治纹枯病的新产品,解决了很多产品因长时间使用产生抗药性的难题,效果非常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