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病的防治办法
锈病主要锈病分布广且危害性大,多见于禾谷类作物、豆科植物和梨等。主要有豇豆锈病、小麦锈病、菜豆锈病、玉米锈病、苹果锈病等,不少作物的锈病是世界性的,有些有大区流行的特点,产量损失常以万吨计。
【锈病的症状】
叶片背面出现许多浅黄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并变为黄褐色突起疱斑,覆盖疱斑的表皮破裂后,有红褐色粉状物分散出来,叶片正面对应的部位形成褪绿斑点。这种疱斑就是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内产生红褐色椭圆形夏孢子,粉末状。夏孢子堆有时也生于叶片正面。一张叶片上夏孢子堆甚至可达2 000个以上,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生长后期病叶上长出黑褐色的疱斑,即冬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的冬孢子。
叶片背面出现许多浅黄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并变为黄褐色突起疱斑,覆盖疱斑的表皮破裂后,有红褐色粉状物分散出来,叶片正面对应的部位形成褪绿斑点。这种疱斑就是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内产生红褐色椭圆形夏孢子,粉末状。夏孢子堆有时也生于叶片正面。一张叶片上夏孢子堆甚至可达2 000个以上,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生长后期病叶上长出黑褐色的疱斑,即冬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的冬孢子。
因品种抗病性不同,夏孢子堆的形态也有变化,抗病品种孢子堆小,周围有枯死组织,有的仅为枯死斑,没有夏孢子产生。中抗品种孢子堆较大,但周围组织枯死或明显褪绿。感病品种孢子堆大,周围组织不祜死,但有的略有褪绿。有时在孢子堆周围还生出1圈或2圈更小的孢子堆,称为次生孢子堆。在枯黄叶片上,孢子堆周围仍保持绿色。叶柄、茎蔓和豆荚上症状与叶片上相似,疱斑稍大,荚上疱斑较隆起。
【锈病的病原菌】
引起作物发病的锈菌有多种,锈菌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孢子。典型的产生 5种,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和担孢子。由它们引起植物受害部产生的小疱点,有的为黄色至铁锈色(夏孢子堆),有的为黑色(冬孢子堆),有的为白色或黄色(性孢子器),有的则为黄色的疱状、杯状或毛状物(锈孢子器)。
【锈病的发病规律】
病原菌虽然很多作物上可以完成整个生活史,但有性态在田间很少发生。实际上主要靠夏孢子世代周年循环。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各茬寄主植物之间辗转侵染危害,在生活植株上越夏越冬。夏孢子随气流传播,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发生几次或十几次再侵染。锈菌通过气孔侵入,也可直接穿透表皮而侵入。南方发病早,产孢早,北方发病除了当地菌源之外,还接受南方随气流传来的异地菌源。秋季日照变短,日照时间的变化诱导病原菌产生冬孢子堆和冬孢子。在南方长日照地区,锈菌不产生冬孢子。
一般现蕾或初花后,开始进入锈病盛发期,近地面的成熟叶先发病,逐步向上蔓延。若发病早,常造成叶片早期脱落,结荚减少,损失较大。若发病过晚,仅部分下叶发病,危害不大。气温20℃~25℃,相对湿度95%以上最适于锈病流行,叶面结露,有水膜是锈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先决条件。露地栽培的,当季降雨早,降雨次多,雨量大,锈病将严重发生。例如,豇豆锈病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4℃,雨日数和间断中、小雨多,就会流行。棚室浇水多,昼夜温差大,早晚重露,最易诱发锈病。此外,菜地土质黏重,地势低洼积水,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郁闭不通风,或过多施用氮肥,植株旺长等都有利于发病。
小麦锈病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在所有种麦地区,夏季均可在自生麦苗上繁殖,成为当地秋苗发病的菌源。冬季在小麦停止生长但最冷月气温不低于0℃的地方,同条锈菌—样,以休眠菌丝体潜存于麦叶组织内越冬,春季温度合适再扩大繁殖为害。秆锈病同叶锈基本一样,但越冬要求温度比叶锈高,—般在最冷月日均温在l0℃左右的闽、粤东南沿海地区和云南南部地区越冬。
小麦锈病发生为害分秋苗和春季两个时期。秋季发病:小麦锈病,在高海拔地区越夏的菌源随秋季东南风吹送到以东冬麦地区进行为害,在陇东、陇南一带10月初就可见到病叶,黄河以北平原地区10月下旬以后可以见到病叶,淮北、豫南一带在11月以后可以见到病叶。在我国黄河、秦岭以南较温暖的地区,小麦条锈菌不需越冬,从秋季一直为害到小麦收获前。但在黄河、秦岭以北冬季小麦生长停止地区,病菌在最冷月日均温不低于-6℃,或有积雪不低于-10℃的地方,主要以侵入后未及发病的、潜育菌丝状态在未冻死的麦叶组织内越冬,待第二年春季温度适合生长时,再繁殖扩大为害。
【锈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抗瘸性差别较大,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2.加强肥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对于一些小面积栽种的植物,如有些花卉和贵重药材上的锈病,药剂防治仍是快速有效的办法。常用的药剂有硫制剂敌锈钠、胶体硫以及内吸剂粉锈宁等。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的有效药剂有菌宁(40%的氟环唑•多菌灵水剂)1000~1500倍液,或秒杀(32.5%苯甲•嘧菌酯)1000~1200倍液,或30%醚菌酯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加1 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10—15天喷1次药,连续防治2~3次。菌宁(40%的氟环唑•多菌灵水剂)高效、广谱,低毒,具有分散性好、渗透性强、耐雨水冲刷、易被作物吸附等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