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啶胺是一种二硝基苯胺类广谱保护性低毒杀菌剂,主要通过阻断病菌能量(ATP)的形成,而导致病菌死亡,与其他类型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其可作用于病原菌从孢子萌发到孢子形成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特别对阻止孢子萌发及侵入器官的形成效果突出。该药杀菌活性高,药效快,持效期较长,黏着性好,耐雨水冲刷,对天敌和访花昆虫较安全。
氟啶胺是一种防治卵菌纲真菌性病害的专用杀菌剂,适用于辣椒、番茄、洋葱、马铃薯等非瓜类蔬菜。目前生产中主要用于防治:辣椒的疫病、霜霉病,番茄晚疫病,洋葱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等。
辣椒疫病、霜霉病:从病害发生初期或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7-10天1次,与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连喷3-5次。防治疫病时重点喷洒植株中下部,防治霜霉病时重点喷洒叶片背面。一般每亩次使用500克/升的悬浮剂30-40毫升,对水45-75千克喷雾;或使用50%水剂600-1000倍液喷雾。
番茄晚疫病:从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7-10天1次,与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连喷4-6次,喷药应均匀周到。药剂使用量同“辣椒疫病”。
洋葱霜霉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7-10天1次,连喷2次左右。一般使用50%水剂600-1000倍液均匀喷雾。
马铃薯晚疫病:从田间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7-10天1次,与不同类型药剂交替使用,连喷5-7次。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喷施,对因晚疫病引起的块茎腐烂具有独特的防效。一般每亩次使用50%水剂60-80毫升,对水60-75千克均匀喷雾。
氟啶胺在瓜类植物上易产生药害,瓜类蔬菜禁止使用,且用药时不能使药液飞散到邻近瓜地。不能与碱性药剂混用,也不能在塑料设施内使用本剂。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效果好,且喷药应均匀周到,使全株的叶片正反两面均要着药。在辣椒上每季最多使用3次,在马铃薯上每季最多使用4次。辣椒上的安全采收间隔期为3天,马铃薯上为7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