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大部分地区小麦播种期土壤墒情比较适宜,小麦播期相对集中,播种质量较高,出苗比较均匀,基本苗普遍较足,苗情好于往年。但当前小麦生产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小麦生长发育和安全越冬形成潜在威胁.一是9月底以来大部分地区没有有效降雨,旱象抬头;二是耕耙不细、秸秆还田镇压不实的地块,存在缺苗断垄和悬根苗现象;三是部分播期早、播量大的麦田出现旺长趋势;四是部分地区病虫草害发生较重。
切实做好冬前麦田管理工作,保证小麦安全越冬,对获得明年小麦持续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因苗、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指导,积极开展以抗旱保苗、控旺防冻为重点的冬前麦田管理,着力培育冬前壮苗,为构建合理群体、夺取小麦丰收奠定基础。
一是及时查苗补种。利用当前气温适宜的有利时机,对点片缺苗的田块,采用温水催芽的办法进行补种,也可直接补种;对干播等雨现尚未出苗但田间种子完好的田块,视雨后出苗情况及时进行查苗补种;对麦苗分布不匀的田块,应做好疏密补稀工作,疏除“疙瘩苗”。
二是适时浇好保苗。目前已经表现出旱象的麦田现在就应浇水,以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增生。近年来,异常天气频发,小麦安全越冬已成为影响小麦生产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浇好越冬水对确保小麦安全越冬至关重要。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干旱的麦田浇冬水,可以补充土壤水分,平抑地温,粉碎坷垃,减少土壤裂缝,防止冻伤、风干小麦根系,保苗越冬。由于旋耕致使土壤悬松、砂礓黑土地适耕性差坷垃多、秸秆还田的地块都会造成悬根苗,冬季都会造成冻害死苗,严重降低产量,这类麦田都要浇冻水,踏实土壤,保苗越冬。当小麦越冬前耕层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以下时,就应浇冬水。浇冬水应在11月中旬至12月初,从日平均气温降到5℃时开始,日均温2℃-0℃、夜冻昼消时结束。灌水过早,气温高,地面蒸发量大,减低了冬灌蓄墒保温作用,同时易造成麦苗生产长过旺;冬灌过晚,土壤冻结,难下渗,地面结冰,易死苗。冬灌宜采用小畦细水,做到田间不积水,以免土壤板结,更忌大水漫灌,冲刷表土。瘦地弱苗适当早灌、肥地旺苗适当晚灌。
三是冬前划锄镇压。冬前划锄既有保墒增温效果,又可消灭杂草。各类麦田在遇雨、冬灌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土壤板结时,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通气保墒,促进根系和幼苗的健壮生长。冬前镇压可以破碎坷垃,弥合裂缝,保温保墒、控旺促壮。对于吊根苗、旺长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土壤悬松的地块和旺苗,应在晴好天气、上午10点以后、无霜冻时搞好镇压。旋耕麦田、秸秆还田麦田播种后没镇压的麦田一定要进行冬前及冬季镇压,防止冬季死苗。
四是做好沟系配套。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要重点防好渍害,及时开沟、清沟理墒,疏通排灌水系,尤其稻套麦田在收稻后应及时开沟,适当加大开沟密度,并用沟泥盖好露籽,养护根系,增强其吸收养分的能力,以保证叶片恢复生长和新分蘖的发生。降水过多时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渍、保暖、防冻。
五是强化病虫草防控。做好小麦冬前病虫草害防治,既是控制小麦病虫为害,保证苗全、苗壮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病虫草害发生基数,争取防治主动的重要措施。冬前要重点做好蚜虫等虫害和条
锈病、
白粉病等病害,以及节节麦、野燕麦、猪殃殃等杂草的防治工作。要坚持“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病虫草害监测,做到测报及时、分析准确、反应快速;总结推广植保社会化服务的成功经验,做好统防统治工作。对于西南麦区正值麦播高峰,要强化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技术,严格控制小麦条
锈病的发生和影响。
六是做好分类管理。对于易受冻害的麦苗,可用有机肥、泥杂肥、粉碎的作物秸秆覆盖,起保暖、防冻、保苗安全越冬的作用;对于吊根苗、旺长苗、群体过大苗,以及耕种粗放、垡块较多的田块,要采取冬前镇压,可以压碎坷垃,弥封土壤裂缝,抑制小麦地上部旺长,提墒保墒;对播种过早、群体过大、过旺麦田,可采取中耕、镇压或喷施生长抑制剂等措施,控旺转壮,保苗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