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调节剂_杀菌剂_调节生长_保花保果_膨大果实_膨大剂_提高座果率——陕西康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行业资讯 >> 浏览文章

国内外吡啶产品市场回顾及预测分析

发布人:kangze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16日 Tags:国内外吡啶产品市场回顾及预测分析

        吡啶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农药是其最大的下游产品,可生产百草枯、敌草快、毒死蜱、吡虫啉等多种农药。吡啶类农药作为全球第四代新型农药,不仅高效、低毒、持效期长,而且对人及生物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符合农药的发展要求和趋势。据了解,吡啶用途十分广泛:除作溶剂外,吡啶在工业上还可用作变性剂、助染剂,以及合成一系列产品(包括药品、消毒剂、染料、食品调味料、粘合剂、炸药等)的起始物。吡啶还可以用做催化剂,但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影响产品质量。可见,吡啶产品在农药发展上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在医药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吡啶国内外生产概况

  由下表可见,吡啶生产能力是逐年递增的,产量也逐渐加大。

  我国吡啶类化合物的发展单位:吨/年

  年份 生产能力 产量   年份 生产能力 产量

  1981年 290 127 2001年 14400 5700

  1991年 360 100 2004年 14400 11100

  1997年 450 260 2006年 19000 14100

  2000年 3640 2500 2008年 27450 19300

  吡啶以往主要从煤焦油中提取,现在主要由合成法获取,最常见的化学合成法是醛-氨法,根据原料醛的种类不同和反映条件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吡啶化合物,如乙醛和氨反映得到产物为吡啶、2-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乙醛、甲醛与氨反应得到吡啶、3-甲基吡啶等。目前国外基本上多采用管式反应器相醛-氨法生产吡啶及其同系物,另外乙炔-氨法、烯烃与反应法和乙炔与腈反应等路线也都有报道。

  目前世界吡啶总生产能力约为10万t/a,其中合成法生产吡啶占总生产量的95%以上,全球吡啶类化合物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约占全球吡啶类化合物总产量的86.75%以上。发达国家生产吡啶碱的主要公司有12家,其中美国3家、两欧6家,日本3家。焦油中分离吡啶的公司生产能力均在1000t/a以下,占吡啶产量的5%,两欧产量集中在比利时和瑞士。瑞士LonzaNG公司是世界最大的MEP生产商,产品自销,生产烟酸和烟酰胺。

  2000年以前中国没有采用合成法生产吡啶,仍延续着传统的煤焦油分离法,生产能力不足200t/a,杂质也多,严重制约了下游产品的开发与生产。2000年比利时瑞利公司于南通醋酸化工厂合作建成1.1万t/a的吡啶系列产品生产装置,填补了国内合成法生产吡啶的空白,改变了中国吡啶系列产品一直依赖进口的局面。另一套较大规模装置是南京红太阳集团的8000t/a吡啶及下游系列产品生产装置。目前,南京红太阳集团正在准备建设3万t/a及下游农药项目。

  目前中国部分厂家已经开始生产吡啶系列化产品,其中大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国际市场,如山海关万通助剂厂的乙烯基吡啶系列;天津京福精细化工厂的氯代吡啶系列;上海松江天南化工厂氨基吡啶系列;河北亚诺化工公司的羟基吡啶、溴代吡啶、氯代吡啶、氨基吡啶;营口中海精细化工厂的N-乙基吡啶酮系列;武进江春化工厂的烷基吡啶系列;浙江华义医药化工公司的药物用中间体吡啶系列;武进腾帆精心化工的氰基和硝基吡啶系列;河南台前县香精香料厂的3-甲基吡啶系列等。

  目前国内能生产的吡啶衍生物产品有: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2,3,5-三甲基吡啶、2,4,6-三甲基吡啶、2-氯吡啶、3-氯吡啶、2,6-二氯吡啶、2,3,5,6-四氯吡啶、2-氯-5-氯甲基吡啶、五氯吡啶、2-溴吡啶、3-溴吡啶、2-氯-4-氰基吡啶、2-氨基吡啶、3-氨基吡啶、2-羟基吡啶、2-氨基-6-甲基吡啶等数十种系列品种。

  二、国内吡啶市场需求旺盛市场缺口较大

  多年来,吡啶在我国市场上一直呈现产不足需的局面,每年都要大量进口吡啶。尽管国内已经实现了吡啶工业化,但未来几年,国内对此的需求仍然旺盛,市场缺口较大。

  (一)国内市场规模远超国际

  据统计,约有70%的医药、农药、兽药及有机化工产品需要使用到吡啶,故它被称为化工中间体的“芯片”。

  农用化学品所应用的吡啶约占全部吡啶消费量的45%左右,有50多种农药品种要用到吡啶。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成为世界环保农药生产的主流方向之一的吡啶碱类农药。

  医药领域中烟酸/烟酰胺对吡啶系列产品的需求最大,全球约35%左右的吡啶系列产品是用来满足烟酸/烟酰胺的生产需求,预计2009~2012年,全球农用化学品和医药产品对吡啶的需求还将以5%左右的年增长率增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烟酸/烟酰胺生产和出口国,烟酸/烟酰胺的年产量已达万吨左右,年出口量达5000余吨,仅对3-甲基吡啶的年需求量就达3000~4000吨。烟酸/烟酰胺是重要的b族维生素产品,在医药和饲料添加剂中用量都很大,特别是饲料添加剂,全球约有75%左右的烟酸/烟酰胺应用于饲料添加剂中。近年来我国烟酸/烟酰胺产量和市场出口量逐年大幅增长,今后对吡啶系列产品的需求还会上升。

  据有关统计显示,2008年,全世界吡啶化合物的市场消费量约为15万吨。而2003~2008年,全球吡啶市场规模平均年增长率为12%,国内更高达20%;全球吡啶产能的平均年增长率为9%,大约新增5万吨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美国等。

  据预测,到2012年,全球吡啶需求量有望突破20万吨。亚洲是吡啶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百草枯生产基地和烟酸/烟酰胺生产基地,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吡啶用量最大和增速最快的市场。我国市场每年吡啶的消耗量约为7万吨,占全球的45%左右。

  (二)吡啶产品将会大量进口,价格会保持坚挺

  多年来,国内吡啶系列产品的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每年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近年来,进口量不断增加,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进口分别为4500t、5000t、8000t和8900t,出口分别为1000t、1900t、1800t和2500t。我国吡啶类化合物的进口量持续增长,主要原因包括包括我国除草剂(百草枯、敌草快和绿草定)和杀虫剂(吡虫啉、啶虫咪和吡嗪酮)生产企业增长较快,农药产品出口量连年持续增长,医药中间体和日化中间体的科研开发有较大进展,饲料添加剂(烟酸胺)生产企业增长和出口量持续增加。2009年,我国吡啶系列产品的进口量已达19371吨,进口金额7352万美元。现在全球范围内吡啶系列产品的生产基本掌握在美国瑞利、瑞士龙沙等几家大型企业中,由于它们的生产垄断性导致了多年来吡啶系列产品的价格偏高且波动较小。大概在今后几年,我国市场上吡啶系列产品的产量难以大幅增长,而需求会持续上升,所以,还将大量进口,价格也将保持坚挺。国内过大吡啶企业对于价格方面也是众说纷纭。

  据了解,全球60%~70%的吡啶都用在了百草枯的生产上,百草枯是草甘膦后第二大除草剂,而世界上60%百草枯的需求量在中国。今年以来,由于出口受阻、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以及原材料价格的下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百草枯从年初的2.2万元/吨到下半年跌至1.4万元/吨的最低谷,原材料吡啶的市场价格下降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已经由高位时的6万~7万元/吨跌到了不足3万元/吨,各百草枯生产企业赔本生产现象普遍存在。大家都希望市场能出现反弹。

  2010年4月起,凡特鲁斯特种产品公司宣布,对于非协议客户以及现有合同允许情况下的三氰基吡啶价格将在第一季度价格基础上提高10%。

  凡特鲁斯亚太区总经理吕军也说道:“中国各农药企业不顾成本地降低价格,是不正常的。企业要自己来保证市场的平衡发展,不能只依靠政府,现在这种降价的发展模式继续下去对中国农业是个伤害,供需平衡迟早会被打破。”凡特鲁斯(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客户经理方寅表示,吡啶的上游与下游企业生存环境已经非常恶劣,价格已经杀得很低了。对于吡啶的涨价,下游企业是欢迎的。

  作为吡啶产品的下游企业之一,济南绿霸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焱介绍,现在绿霸的百草枯还没有急于涨价,对于企业来说,原材料当然是越便宜越好,原料涨我们企业的产品也会涨,降价我们的产品也会降,这对企业来说肯定是利好消息。同时他对百草枯现在的市场行情表现的颇为无奈。

  (三)国内生产装置满负荷生产

  吡啶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提取法是从煤焦油中提取吡啶类化合物,此方法受原料影响产量有限,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吡啶类化合物均为化学合成法生产。化学合成法生产吡啶的原料很简单,主要是甲醛、乙醛和氨等,但生产工艺极为复杂,合成技术很难有突破,其核心技术被少数跨国公司垄断了长达60多年。多年来,我国生产吡啶主要是采用提取法,因此产量受到限制,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国内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一直在积极探索化学合成生产吡啶的方法,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闯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路线。

  南京第一农药集团公司自1998年开始自主研制开发吡啶及其衍生物。2002年,该公司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了吡啶中试装置并投入试生产,但因工程化路径选择错误而失败,整套非标设备全部沦为废铁。后来,该公司和科研单位密切合作,经过不断探索和优化,2005年7月开始投资建设年产1.2万吨吡啶大型化生产装置,2006年5月试车成功,2009年1月份全面达产。2007年3月,该公司在自主掌握第一套吡啶生产装置技术的基础上,在安徽当涂投资建设了迄今全球单套产能最大的、年产2.5万吨吡啶生产装置,2008年6月一次开车成功,并于今年2月取得吡啶含量99.9%的优质产品,同时还开发出3-甲基吡啶、2-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等产品。目前,这两套生产装置均能满负荷稳定生产。

  然而,吡啶生产中最为关键的催化剂生产技术多年来一直严格控制在美国人手中。直至近年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吡啶新型催化剂及生产技术。2008年3月,由大连化学物理所徐龙伢等科研人员和南京第一农药集团公司合作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醛—甲醛—氨合成吡啶新型复合分子筛催化剂”及生产技术成功应用到南京第一农药集团公司新建的年产2.5万吨吡啶生产装置中,至今一直满负荷生产。据悉,这两家单位又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醛—甲醛—氨合成吡啶高性能新型催化剂”,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同类催化剂国际领先水平。

  (四)印度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国

  从全球市场看,吡啶的供需基本平衡,但多年来我国却处于供不应求的境况,特别是近年来进口增长较快,2008年进口量突破2万吨,比上年增长17.4%,进口金额达2亿多美元。

  作为全球吡啶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2008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吡啶已达7700吨。美国吡啶生产巨头瑞利集团在我国南通合资兴办的瑞利化学(南通)有限公司已投产,生产的吡啶除供应我国市场外,还大量出口,2008年出口量为3000多吨。

  近几年来,印度吡啶的生产量和出口量也增长迅猛。2003年,印度吡啶的出口量为2600吨;到2007年,出口量突破万吨大关,达10200吨,比2003年增长了近4倍。

  印度吡啶的主要出口地为中国、英国等,其中出口到中国的量增长最快,现已成为中国吡啶的第一大进口国。2003年,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吡啶为1300吨,到2008年达8490吨,比2003年增长了6.5倍,占印度出口总量的75%左右。

  三、吡啶市场预测

  由于我国农用化学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除草剂和杀虫剂的生产厂家对吡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上述装置仍未能满足国内需求,预计今后进口量还将持续稳定地增长。国内吡啶系列产品的产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每年都要从国外大量进口。近年来,进口量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吡啶系列产品的进口量已达19371吨,进口金额7352万美元。现在全球范围内吡啶系列产品的生产基本掌握在美国瑞利、瑞士龙沙等几家大型企业中,由于它们的生产垄断性导致了多年来吡啶系列产品的价格偏高且波动较小。预计到2010年我国吡啶类化合物的生产能力约为50000吨/年。在2005~2010年间,我国吡啶类化合物的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率约为21.35%。

上一篇:美企撤销草甘膦反倾销诉讼
下一篇:前三季度六成上市农化企业业绩下滑

Copyright 2005-2012 www.kangzehg.com Powered by 陕西康泽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用QQ咨询我们农药产品及有关疾病的信息

电话:029-68622125 值班手机:18602919679 传真:029-68622125 E-Mail:kangzehg@163.com 地址: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新亚州大厦

叶面肥增甜着色剂,生命素,植物精华素,大田叶面肥